1. 主页 > 信息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什么意思(言必信的下句是啥)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什么意思(言必信的下句是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什么意思,以及言必信的下句是啥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言必信行必果下一句是什么
  2. 言必信,的下一句是什么
  3. 言必信,行必果的下一句
  4. 言必信,行必果下一句是什么
  5. 言必信的下句是啥

一、言必信行必果下一句是什么

1、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下一句言出必行,必成大器。

2、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中的果必信是就是说到做到的意思。说过就要去做,既然做了就要有个结果,不能言而无信,半途而废。言而必行。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的意思是说,言必信,行必果,这种普遍得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味固执。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坚持了,也不会后悔。

3、言必信行必果一说的就是,人一定要守信用,做事就一定要尽力办好,且不拖泥带水。古人日,言而无信不诚也,言而无果不忠也。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诚信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

4、言必信,行必果一句话,六个字,看似简单,可要做到并非容易。这篇微信短文,让我想起了自己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的历程,总是觉得,为什么老实的人总是爱吃亏,说假话的人往往占优势。

5、说实在的,以身作则是我的为人,性子急是我的坏毛病,但是有一条,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会去做,信口雌黄不是我的作风,既然已经说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会努力去做诚信真的很重要,说过的就一定要全力去做。

二、言必信,的下一句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

1、【拼音】: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2、【解释】:信:可靠,可信;果:果然,果真,有后果。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3、【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言必信,行必果,令行禁止,是我们这所学校师生言行的基本准则。

2、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3、言必信,行必果,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之也。

4、一个领导干部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5、领导如果要取得群众的信任,那就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三、言必信,行必果的下一句

1、信:守信用。果:有结果。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结果。

2、《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3、原句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4、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6、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7、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8、这句奇怪的话争议历来是比较大的,也是让后代儒家学者费解的。

9、首先,这里的小人是被否定。《论语》反复强调,小人是反面教材:

10、子曰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1、子日:唯小人与妇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怒。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1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3)。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20、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2、后世儒家,据我所知是以宋代以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先生们他们的解释:

23、朱熹集注:使,去声。此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子贡能言,故以使事告之。盖为使之难,不独贵于能言而已。弟,去声。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为其次。行,去声。硁,苦耕反。果,必行也。硁,小石之坚确者。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也。此其本末皆无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也,故圣人犹有取焉,下此则市井之人,不复可为士矣。筲,所交反。算,亦作筭,悉乱反。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噫,心不平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算,数也。

24、子贡之问每下,故夫子以是警之。程子曰:“子贡之意,盖欲为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皆笃实自得之事。”

25、朱熹说:小人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不害人、不害己,故圣人犹有取焉。

26、朱熹的这个误导,让其后所有的解释,都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小人也可以言必行、行必果。

27、如果孔子活到朱熹那个时代,朱熹应该挨板子。

四、言必信,行必果下一句是什么

1、“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翻译: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

3、成语“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第20章,子贡与孔子关于“怎样做才能称得上‘士’”的问答对话中。

4、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二人。

6、《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7、《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五、言必信的下句是啥

1、“言必信”的下一句是:“行必果”。

2、它的出处是《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孔子的意思是:“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人士了。”

4、从孔子的话语中可以看见,他赞成“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但是如若固执不变,缺乏灵活性,事事坚持“必有信”、“必有果”,则将失之偏颇,成为“小人”(境界不高的人)。现世的人们多取其正面意义,表明“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动一定要坚决果断”,并由之引申出常用成语“言信行果”。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什么意思和言必信的下句是啥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由岷柯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